英语语感这么培养,So Easy

2017-03-15 15:20

来源:

作者:朱辰蕾


当前所在位置:广州新东方学校>>>英语学习


在我看来,语言无非就是一种凭感觉的东西,感觉来了什么都好办。就好比你说中文的时候,你可不会想着什么公式(像what +名词+陈述语序,how +形容词,或副词+陈述语),你就是那么一张口一闭口,一句话就说完了——纯粹的不假思索。

所以学习一门语言,培养语感最重要。语感怎么培养?我的经历告诉我,精读对培养语感很重要,学习材料不在多少,但一定要吃透——把优秀的材料反复咀嚼,直到“啃得骨头都不剩下”。正所谓触类旁通,英语学习也是如此。

我从小最爱的学科便是英语,原因无他,就是因为学英语特别适合“懒人”。当然,我所说的“懒”是指思想上的懒惰,而不是行动上的懒惰。如果你既不是思想上的巨人,同时又是个行动上的矮子,那真是无药可医了。相对而言,数学和物理最费脑子,习题做了很多遍还是可能没彻底弄懂;历史和语文也不轻松,要读的、要背的总有很多;只有英语最容易,因为如果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简单说来我只需要做两件事:手不停笔和物尽其用。而我一意孤行地去做的这两件事看似笨拙,却正好抓住了精读的奥妙,从而极大地培养了我的语感。


手不停笔:

抄写英语带来的意外收获


英语是唯一一门我在极度疲惫的状态下仍然能够学习的学科。初中时我的学习任务十分繁重,除了吃饭睡觉以外,我总是埋首书桌奋笔疾书。在高强度的学习下,大脑时不时罢工已是常态,在那些脑子转不动的时间里,我又不好意思离开书桌,担心自己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但疲惫状态下学习又很累,实在万分纠结。好在我不久之后便发现,这些要靠吹冷风才会变清醒的时段,抄抄英语也能同样让人变得清醒,而且还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也许你会问:怎么抄?抄什么?别急,下面就来看看我的经验。

我读初中时,市面上流传的教辅书已有许多,琳琅满目地能摆满好几个书架,看得人眼花缭乱。不过这般情景并不是我从书店直接获得的经验(因为我是个懒人,书店也不怎么去),而是我从同学高高的书堆里推测而得的结论。由于我很懒,自己没有高高的书堆,手头只有英语课本和老师规定要买的教辅书。所以我就只抄这些。但光这些都够我抄上很久了。每次神情恍惚、头脑麻木时,我就拿出书开始抄。

我什么都抄。选择题、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统统被我变成了英语抄写题,我甚至连通常会被老师和同学们略过的题目说明都抄。

抄写是个漫长的过程,对于像我这种写字慢的人来说尤其如此。但正是这样一个难以加速的过程,反倒给了我充分的思考空间。所以,我不喜欢新兴的“拓词”模式,如所谓的词根词缀等,因为一次性拓展的词汇太多,我反而无法记住。用“拓词”的方法背下的单词都像沙滩上的脚印一般,被时间的潮水冲几下就不见了影;只有那些年抄写的英语单词,现在个个都还像钉子一样死死钉在我的脑海里。


抄写的时候,我们会下意识地按照读音拼写单词,所以抄写单词对于加深记忆非常重要,因为拼写的过程就是在将这个单词的拼读规律输入大脑,要知道,拼读永远是背单词的最佳规律,因为那些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就是这样记住单词的。


除了能够让你加深对单词的记忆以外,抄写还会促进你对固定搭配的记忆和对语法的理解。以听力第一部分的题目说明为例。


【英文原文】 ①In Section A, you will hear ten short conversations between two speakers. ②At the end of each conversation, a question will be asked about what was said. ③The conversations and the questions will be spoken only once. ④After you hear a conversation and the question about it, read the four possible answers on your paper, and decide which one is the best answer to the question you have heard.

【分析】这段话大家都很熟悉,但有谁真正在意过呢?我在抄写的时候,就对这段话进行了思考和分析。先说搭配,句①表达“两个人的对话”时没有用of写成conversations of two speakers,而是写成了conversations between two speakers,用介词between强调了对话的互动特性。句②在表达“在……的结尾”时用了介词at,由此我记住了at the end of这个固定短语。

       再来看时态:At the end of each conversation, a question will be asked about what was said. 为什么这句话主句用一般将来时,而从句用一般过去时呢?请注意,这里的时间基准点为at the end of a conversation,即在对话的结尾处,此时对话已经完成,所以在提到对话中的内容时使用了一般过去时,即what was said;而此时问题还未提出,所以“提出问题”用了一般将来时,即 a question will be asked。除了时态以外,句②中还涉及了被动语态的使用,由于这里并不需要强调said的施动者是谁,因此并没有用what they said,而是用了被动语态。

       句③中的spoken是要点,因为我们印象中的speak通常只有两种用法:除了表达讲某种语言(如speak Chinese、speak English)以外,speak几乎都被用作不及物动词(如speak to us、speak of him)。但在这句话中,如果把被动语态改为主动语态,变成the speakers will speak the conversations and the questions only once,你便会发现speak后面直接连着conversations和questions。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speak后面除了可以接某种语言外,其作及物动词时还可以接其他名词。翻阅《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你就会发现speak下有一个词条“utter (a word, message, etc.)”,即“说出(一个词,一条信息)”等。这里的conversations和questions可以算作信息(因为命题人希望应试者根据文中的conversations和questions作答),所以这种用法是正确的。

        句④较长,前面是after引导的一个时间状语从句,主句为用and连接的两个祈使句。在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到,要表达“在考卷上”用的是on your paper,而我们之前学到的表达“在报纸上”时用的是in the newspaper,两者所用的介词不同。而要表达“问题的答案”时不用介词of,而是介词to,即the answer to the question。而在时态方面,最后用了现在完成时have heard,是因为由于你已经听完了问题,并且听到问题后现在便可以作答了,即对现在产生了影响,因此用了现在完成时。


看着这一大段分析,你可能会在心里嘀咕:谁没事会思考这么多啊。但如果试着抄写一下,你就会意识到,要发现这些知识点并不困难。比如当你抄到 a question will be asked about what was said这一句时,你就会自然而然想问:“为什么前面用了将来时后面却是过去时呢?”然后,你的好奇心就会驱使你自己去寻找答案。这时,上课老师讲的知识就会被你主动地运用起来,你脑袋里的小灯泡可能会突然一亮,枯燥难懂的时态理论也一下子鲜活起来。将理论用于实践可谓是人生最美好的经历之一了。与此同时,如果你抄写了这一句,下次做选择题遇到“ … what ___ said.  A. is  B. are  C. was  D. were”这样的题目时,你的语感就会告诉你,答案应该在单数形式A或C之中选择,而不能用复数形式B或D。可见,这种笨方法对培养语感是有好处的。


物尽其用:

竹本无心,你却可“节外生枝”


那时我感觉自己很多时候都在抄英语,抄啊,抄啊,初中的岁月就这样抄过去了。我也不记得自己到底抄到了多少“真经”,只是后来英语越来越好了。到了高中,课业压力又翻了倍,尤其是选了理科以后,即使大脑还是那么频繁地转不动,我也没有那么多的功夫去抄写英语了,而是把更多的时间都放在了学习物理上。那我在高中是怎么学英语的呢?

请输入标题     bcdef

由于我的懒人性格依旧没有改掉,我仍旧没有去买其他辅导书,而是一如既往地充分挖掘着英语课本和手头仅有的教辅书。我为自己制定的战略是,要把书上的每个词都给“吃透了”。比如下面这道题:

To stay awake, he finished a cup of coffee and ordered ______.  

A. the other                        B. other         

C. the others                      D. another

       我在遇到这道题时,除了会把四个选项都弄清楚以外,还会把与题干中的awake一词相关的词都查一遍,如wake、awaken、awakening等;然后把各种杯子在英语中的表达都查一下,如mug (马克杯)、goblet (高脚杯)、glass (玻璃杯)等,甚至还会把order的所有词义都罗列出来,如其作动词时表“命令;订购;点菜;嘱咐”的含义,以及其作名词时表“顺序;命令;自然法则;社会等级;法院决议”等含义。只要你手头有一本《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这些基本都能查全。那时我最喜欢的便是这本词典里附带的蓝页插图,编者会用插图的形式把各种杯子、帽子、糕点、服饰等都以图画的形式呈现出来,比纯粹的文字描述要明了很多,只消看一眼就知道mug和cup的不同之处了。现在手机应用和电子词典高度普及,很多人都不选用纸质词典,但从很大程度上看,纸质词典有着手机应用和电子词典无法媲美的优势,建议大家还是要利用起来。


尽管只有一本高阶词典、两三本教辅书和几本英语课本,我高中时英语也学得很好。正是因为我把精读做得特别好,所以也培养起了英语语感。我的很多同学泛读做得不错,平时阅读了很多英语文章和书籍,语感却并没有我好,可能是没有把语言“吃透”的缘故。这并不是说泛读就没用(其在知识面和阅读面的拓展上是精读无法比拟的),而是在某种程度上,精读能带来比泛读更好的效果,会让你对所学过的知识掌握的更牢靠。虽然我手头资料不多,但我做到了物尽其用。以上面的那道题为例,该题只想考查the other、other、the others和another的区别(此谓“竹本无心”),而我却“节外生枝”地把awake、wake、awaken、awakening的区别,各种“杯子”的说法,以及order的多项词义都梳理了一遍,同时我还由题干中的stay awake注意到了“stay +形容词”的用法,如stay alive、stay safe等。所以,别人从一道题中只学到了一个知识点,而我却学了好几个。这种“节外生枝”的习惯甚至潜移默化地培养了我的出题能力,随便给我一句英语句子我就能找到出题点。我高中的数学老师曾经说过,做题的最高境界就是“知己知彼”,即在了解自己的水平同时,能够看出老师出题的意图。而那时的我尽管比别人做的题要少很多,但显然已经做到了这一点。


现在想来,我觉得自己当初这种一意孤行、独树一帜的方法不无道理,虽然当时我并不清楚这一点。后来学了点心理学,才知道“选择”有时候比解决实际问题更加困难,而我们往往在选择上已经耗尽了脑力,导致没有多少精力去解决问题。我的“懒”给我省去了选择的功夫,反倒让我更能专心地挖掘已有资源,从而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也许我的方法和经验并不适用于每个学英语的人,但说到底却能证明两点:一是培养语感,精读确实能起到大作用;二是假如你不是一个博闻强识的人,建议你还是不要囫囵吞枣地搞题海战术了,我这样吃透每一道题、每一个知识点的方法更适合你。


了解更多英语学习资讯>>>英语学习


推荐阅读

美剧经典习语大盘点

英语四级没考好会影响到考研吗?

【职场英语】英文邮件就这么写!

【趣味英语】“壁咚”用英文怎么说?

【英语干货】学口语?弄懂这些就够了!

别再通过阅读来背单词了,2万+的词汇量是这样积累的



新东方广州学校微信

新东方广州学校官方咨询微信:小小新:(微信号:gzxdfsc

了解更多优惠活动、课程安排,欢迎添加我们的微信号【gzxdfsc】,
这里将随时有顾问提供专业课程咨询和优惠发送,感谢您对新东方的支持。

焦点推荐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