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非选择题答题技巧,成绩好的同学都在用

2018-01-25 11:48

来源:

作者:

当前所在位置:广州新东方学校>>>中小学频道>>>中学学习

中考政治的非选择题部分虽然是开卷考试,然而还是有不少同学拿不到高分。是因为他们不熟悉书本知识吗?其实不然,是因为大部分同学都没有掌握中考政治非选择题部分的答题技巧!所以今天小新就给大家整理中考政治非选择题部分的答题技巧,下学期的政治考试一定能拿高分!


一、政治非选择题解题思路


在开讲每个题型的答题技巧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中考政治非选择题部分的整体解题思路,一共分为五步。


 01   认真审题,抓住设问中的关键词、中心词。

 02   准确把握设问中所要求回答的是属于“是什么”“为什么”还是“怎么做”。

 03   联想相对应的热点专题、书本知识。

 04   看分值控制答题点数。要点不能少,宁多勿少,力求全面。

 05   表述答案书写要规范,注意采分点及表达的完整性,答案应言简意赅。



二、政治非选择题解题技巧


1、加强记忆,重视知识的积累和知识网络的构建。

记忆能力是最重要的学习能力,无记忆能力,理解、运用也就成了一句空话。中考试题虽高于教材,但源于教材,因而必须把握教材。只有注重记忆教材知识、积累知识,我们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答案时,才会有源源不断的知识供选择使用。试题内容综合性强、跨度大,这要求在记忆的同时,要抓住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构建知识网络。


2、关注热点,在实践中学以致用,培养自身能力。

中考试题,注重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因此中考试题题目在书外,答案在书内。因此需要我们多关注时政社会热点,要求我们在平时多看报、多看电视、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阅读与活动中,多分析、多思考,找出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同时面对材料,试着多角度设问、多角度解答,使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与训练中不断增强。


3、答卷要注意“意在笔先、先易后难、多引少编”。

所谓意在笔先就是要求我们在答题时要先审清题意,找试题与教材的结合点,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构思好答案,把握好逻辑关系再做答,以避免答非所问、顾此失彼,遗漏等问题出现。所谓先易后难就是指通过审题,结合自身实际,根据试题的难易程度,先做易的再做难的,从而节省时间,提高解题效率。“多引少编”就是要求我们尽量运用教材中的观点,恰当运用思想品德术语,解决问题,力求在知识的运用中有所创新,而不能东拼西凑、生搬硬套,随心所欲。



三、具体题型

1、意义类


 题型特点: 

意义类主观题主要通过一定的行为情境的创设,指向一定的积极影响,多出现在主观题中,考题一般链接当前社会热点,展示我国的大政方针、发展战略,引导同学们认识政策或活动的积极影响。其设问方式主要是针对所给材料中的“某一做法”或“某一事件”有什么意义来设问。


 方法思路: 

(1)学会审题,明确回答的是某一种意义,还是全部意义。

(2)要注意“意义”与“影响”类的区别,影响包括有利和不利两类。

(3)答案要点要紧紧结合所学的知识点和题目所提供的材料(抓住材料的关键词、关键句),有些题目作答时还必须运用时政语言来回答。“意义”类题目在组织答案时常用的“关键词”为:“是……的客观要求”、“有利于……”、“推动了……”、“促进了……”、“增强了……”、“只有……,才能……”等。

(4)解答时要遵循由小到大,由直接到间接,由微观到宏观,由近及远的原则,做到条理清晰。答题要点要紧扣材料,同时最后一点要联系实际,结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体现时代性。

(5)要多答,力求全面准确,体现一定的综合性,答题要点应结合书本知识。


2、启示类

题型特点: 

启示类题型往往通过一个(或几个)案例、一组(或几组)数据、一段(或几段)材料的展现,重点考查同学们能否从提取的信息中悟出道理,得出体会,受到启迪。


设问方式:

(1)“这给我们什么启示、启发”;

(2)“谈谈你的看法、体会、认识”;

(3)“你从中悟出什么道理”;

(4)“如何认识……、如何看待……”;

(5)“如何分析这一现象”等等。


 方法思路: 

解答启示类的题目可按照“示—理—启”的解题思路作答,也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作答。

(1)“示”即展示(是什么)。主要是指材料中的人物事件的特点,也就是“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主要通过“读”来完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读懂背景材料的中心意思,明确材料反映的是哪方面的现象和问题;二是读懂设问的指向和规定,明确设问要求回答的启示。

(2)“理”即道理(为什么)。即“材料反映的内容”的依据、原因、重要性(必要性)、不做的危害性等。

①依据。是指材料所反映的内容的理论根据(包括路线、方针、政策、国策、战略、原则、原理、法律、法规等)。

②重要性。是指材料所反映的内容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

③必要性。是指材料所反映的现象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理由。

④危害性。是做或不做这件事将导致的消极后果。

(3)“启”即启发(怎么办)。即政府、社会、学校、公民、青少年等准备怎么做、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主要通过“提”完成。“提”就是根据所找出的现象或问题的原因:提出今后在这方面应该怎么做。这是解好试题的落脚点。解答时,应注意运用“应”、“要”、“坚持”、“必须”等词语,以体现答题的针对性。


3、言行评析(辨析)类

题型特点: 

言行评析类试题考查的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考查的是学生的觉悟。一般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评价和分析材料中人物言行或现象,通常采用的设问方式有:“简要评析……观点”、“谈谈你对……观点的看法”、“怎样评价……的行为”等。


解答时一定要亮明自己的观点,这一言行对你有什么启示。其具体答案可以有所不同,但对于行为是非的判断一定要准确,说明要言之有理。


 方法思路: 

(1)找准行为,要认真审题,明确评析的观点是什么。

(2)行为定性(一般从法和德的角度进行评价定性)。

(3)寻找依据(不正确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原则、没有行使哪些权利、履行哪些义务……;正确行为——符合哪些法律、原则、行使哪些权利、履行哪些义务……)

(4)后果(正确行为——带来的影响;不正确的行为——危害。)

(5)应该怎样做。


4、做法、建议类


 题型特点: 

做法、建议类试题在政治考试中经常出现,旨在考查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实际操作、巩固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类试题发挥的空间很大,没有固定的答案,具有很强的开放性。


做法、建议类题型的答题易错点:

(1)建议不具有针对性。所提建议不能解决存在的具体问题,即办法与问题不对应。

(2)建议不具有可行性。所提建议要么不符合法律规定,要么太大太空,无法实行。

(3)建议角度太狭窄。所提建议角度单一,虽然字数很多,但都是从某一个方面提建议,不是多角度思考问题。因而答案不够完整。


 方法思路: 

(1)阅读材料,明白问题。

同学们应认真阅读所给材料,弄清存在的问题,一要明白存在什么问题。二要明白存在问题的原因。三要明白向谁、为谁提建议。(即实施建议的主体是国家、基层政府还是个人)

(2)多角度分析,提出建议。

同学们在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后,找出问题与党的最新方针政策、所学教材内容中的相关知识点的联系,然后运用这些知识点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认真思考后提出解决办法或措施。

(3)提建议时:

①主体不明确时,要注意抓住与材料相关的不同主体,可从国家、青少年(公民)、社会、学校、家庭、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等角度考虑(要根据材料选角度)。如果主体明确是国家,那么可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角度作答;如果主体是公民(青少年),那么可从道德、法律、责任、心理品质等方面作答。

②要注意从多个角度,有针对性和可行性。要理清条理,规范作答。组织答案时应注意:一要分层回答,最好标明序号,不能东拉西扯;二要尽量使用学科语言,提高答题的规范性。



5、实践探究类


 题型特点: 

实践探究类试题旨在考查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以及分析、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是对理论的理解与感悟、道德的践行的重要方式。


此类试题具有如下特点:

(1)设计的问题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取材热点化,提供的是社会生活中的新材料,创设的是新情境。解决的是新问题。

(2)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创新性等特点。

(3)体现新课改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考查学生收集、提取、整理信息的能力。


 方法思路: 

实践探究题重点考查怎么办即考查实践能力。此类题型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学生是任务的主体,设问环环相扣,呈纵深的问题链条,由外到内,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知识体系(及答案)是开放的,没有学科壁垒,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终点,需要整合其他学科知识,用综合知识来解决问题。所以要多关注现实生活,激活并整合各学科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和科学思维,包括知识迁移。

课程定制

了解更多高中学习资讯,欢迎登录广州新东方学校官网gz.xdf.cn进行查看。


新东方广州学校微信

新东方广州学校官方咨询微信:小小新:(微信号:gzxdfsc

了解更多优惠活动、课程安排,欢迎添加我们的微信号【gzxdfsc】,
这里将随时有顾问提供专业课程咨询和优惠发送,感谢您对新东方的支持。

焦点推荐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