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么大,古人怎么看——古代的出行方式

2017-05-19 17:16

来源:

作者:罗文

塞北秋风烈马,杏花春雨江南。在喧闹紧张的节奏中生活的我们,总会被远方的某一种或放荡不羁或宁静安逸的神秘力量吸引……于是乎开始查资料、做攻略或者直接背起行囊就要去追寻那一场在路上的旅行。世界那么大,你想去看看!那么,在没有汽车、游轮,也没有高铁、飞机的年代,古人又是如何出行的呢?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在没有舟船车马代步的日子里,想要一睹外面世界的精彩,除了靠两只脚一步一个脚印地把自己送到目的地,别无他法。“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在初春的山村中,诗人温庭筠的浅浅地印在清冷的石板桥上。在古代,交通极为不便,远行是一件很困难的事。那些能腾云驾雾的神仙们,都是古人对于能够便利出行的一种超级想象。《西游记》中去西天取经的路有十万八千里,正是孙悟空一个筋斗的距离,但是他随着肉眼凡胎的唐僧,这十万八千里的路便走了整整十四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第一次去长安的李白,在崇山峻岭之间面对逶迤千里的蜀道不胜唏嘘……

 

【轻舟已过万重山】

相比李白的蜀道之难,他的老朋友孟浩然的旅途则顺畅的多。三月繁花盛开,正是人间最美的时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从黄鹤楼辞别李白的孟夫子,扬帆启航,一路顺着浩浩荡荡的长江水直达扬州。“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能在连绵起伏的一千二百里山势中做到如此迅速的交通工具只有船只了。乘船是古代最为便捷的出行方式。

 

【马作的卢飞快】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 ”在水域不发达,船只无法到达的地方,人们更倾向于选择骑马这种出行方式。马是古人重要的坐骑。

“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漂泊无依的游子,瘦骨嶙峋的马儿是他的孤苦旅途中的一点慰藉;“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驰骋沙场的男儿,奔驰的骏马是他的战友;“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代父从军的花木兰,出征之前也要挑一匹好马来助她“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除马之外,古人还有很多坐骑,如牛,驴,骡子等等。战国时期的老子就骑过青牛,传说他是骑着青牛过函谷关时写下了《道德经》。骑驴的名人也很多,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贾岛,“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的李商隐,连诗圣杜甫也骑过驴。


【青牛白马七香车】

马和牛不但能直接供人骑乘,还能拉车。马蹄声声,车轮滚滚。在陆地上另一大最受欢迎的较舒适的出行工具就是车,马车、牛车、羊车……“驱车登古原”,天渐黄昏,来一次放纵不羁爱自由的飙车去驱散连日来心中的阴霾;“停车坐爱枫林晚”,路途太遥远,稍稍停下车来欣赏欣赏秋天层林尽染的景象也是一大美事;“宝马雕车香满路”,喧嚣热闹的夜市,车如流水马如龙……


【龙驭亲迎玉辇来】

靠马、牛、驴等驼行的畜力车十分省力,不仅可以载人,还可以运送货物。但是牲畜跑起来比较颠簸,人坐在上面不是很舒服。人力车——轿子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轿子的运用,古来就很广泛,上至天子,下至乡间老孺。在影视剧中,我们也经常看到达官贵人会乘轿出行。皇帝的轿子称为“辇”。在阎立本的《步辇图》中,唐太宗就被一大群人为他抬着步辇去接见吐蕃的那个使臣禄东赞。元代皇帝的轿子还有一种叫“腰舆”的,也就是汉人皇帝的步辇。

其实,轿有很多种类,官轿之外,有女轿、凉轿、暖轿、逍遥轿、卧轿、兜轿等。陶渊明患足疾,作一竹篮,两个弟子们用木杠抬着出行,人称“篮轿”,这是最原始的轿子。女轿装饰一般都很华丽,城市妇女出行,怕抛头露面,因此轿的四周密封,左右开小窗,也用绢、绫为帘,上缀珠玉,轿中妇女可窥轿外情景,轿外人则难享眼福。有这样一个著名的“露马脚”的故事。传说朱元璋的皇后马氏,生就一双大脚。当了皇后之后,害怕别人嘲笑,每当与客人相见,总是用衣服的下摆或裙子将脚严严实实地遮盖起来。有一次,马氏乘轿到金陵(现今南京)街头游览,原本轿子把她遮得严严实实的,忽然一阵大风吹来,将轿帘掀起一角,马氏搁在踏板上的两只大脚,就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她急忙把脚缩了回去,可人们早已看得一清二楚啦!要是马皇后坐在我们今天的小轿车上,就不会发生这样尴尬的事了。

 

【 长风破浪会有时 】 

我们常常用“舟车劳顿”来形容旅途疲劳困顿,而相比于古人,今天可以自由选择出行工具的我们是多么幸福。鲁迅先生曾说,“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正因为有古人不畏千难万阻的开拓,才有今天四通八达的坦途,我们才能“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新东方广州学校微信

新东方广州学校官方咨询微信:小小新:(微信号:gzxdfsc

了解更多优惠活动、课程安排,欢迎添加我们的微信号【gzxdfsc】,
这里将随时有顾问提供专业课程咨询和优惠发送,感谢您对新东方的支持。

焦点推荐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