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为什么外语还是一塌糊涂?
2017-01-13 14:52
来源:
作者:
现如今留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或是常态。大多数的家长和学生都相信,留学最起码能带来一个好处,那就是“语言水平的提升”。但我们日常交际中很容易发现,不少“海归”出国若干年后在语言方面依然“一塌糊涂”。在国外的日子究竟发生了什么?
现在很多大型企业及跨国公司为了降低时间成本,倾向于从海归留学生的简历中挑选用人。然而发现,不少留学生连阅读《纽约时报》这样的“大众语言”也非常困难。
近些年,伴随着私人财富的迅速积累以及新富阶层的崛起,选择出国深造的学生越来越多。获得奖学金和机构资助不再成为留学的必要条件,不少家庭仅凭个人财富就能将子女送出国。新富阶层子女所形成的留学生群体也变得越来越大。留学已经不再是一种零散的个体行为,更像一种群体的社会现象。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一问题:
当留学生被送出去处在陌生环境中,为了生存,必须进行调整,努力让自己“适应”,这个周期往往和个体对环境的认识度成反比。
为了将这个周期缩到最短,留学生往往只有两种选择:一是让自己快速融入新群体,养成新的行为习惯;二是在新群体中寻找身份接近或相似的个体,与其组成一个小群体,在不用将自身调整至与大群体相契合的程度时,就率先让自己“舒服”起来,这就是留学生在国外总喜欢和“母语群体”扎堆的原因。
我们可以理解这一现象,举个例子:如果A同学只会中文,B同学只会英语。那么如果必须让两者可以融洽交流,就必须让其中一方学会对方的语言,这个过程是长时间积累的,不可能在瞬间形成。这就使得很多留学生自然而然会在初到异国他乡时主动亲近“本国人”,以帮助他们了解这个陌生的地方和陌生的事物。但在后期这必然会成为一种“交际惯性”。
中国的留学生基数十分庞大,所以无论进入哪所大学,我们都能发现“国人”的大量存在。为了适应留学生活,不少留学生会主动加入说母语的小文化群体。他们一起购物、就餐、玩耍。这就使留学生在日常环境中很少或根本不需要频繁使用外语交流。
语言技能的提升和语言使用的频率有关,但是不同课程对语言使用的要求也十分不同。这就像我们在中国学英语常说的“熟能生巧”。
文科类要求高,理工类要求少,毕竟文科要与大量阅读、写作及演讲等任务相结合,而后者虽也有阅读需求,但内容和关键词更多的是国际通用的符号和术语,这就使得词汇量少且重复度高,实验与操作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对于语言的丰富和完整要求并不会十分到位。
事实正是如此,大多数中国留学生在决定专业方向时,恰恰会选择一些对语言要求不高的学科。归结原因:1、语言要求低,使得毕业容易;2、随大流选择了这些专业;3、这些学科较实用,而语言要求较高的课程,如历史、哲学等,觉得不受青睐。
留学生提升外语技能的途径还有一条就是打工。由于国外政府提供的保障机制和自小养成的文化习惯,大部分非中国的海外大学生多会过一种半工半读的生活,他们通过贷款缴学费,通过打工还贷款和攒生活费。
但是,中国留学生却极少过这样的生活。1、国外法律多半会限制留学生打工的时间;2、中国父母向来不鼓励学生阶段的子女打工,因为我们的观念认为学生的“本职工作”就是学习;3、现如今的中国留学生大多物质条件优渥,打工并不能解决根本性问题。
这里所谈论的语言问题所表现出的留学生现状,不仅关乎中国留学生,还关乎日韩、东南亚乃至欧洲留学生。通过反思这一问题,我们或许能反思更宏观的社会问题。教育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中国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都有所欠缺?出国的意义非常重大,我们又该如和面对?
了解更多出国留学资讯>>>留学资讯
推荐阅读
新东方广州学校官方咨询微信:小小新:(微信号:gzxdfsc)
了解更多优惠活动、课程安排,欢迎添加我们的微信号【gzxdfsc】,
这里将随时有顾问提供专业课程咨询和优惠发送,感谢您对新东方的支持。
焦点推荐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